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1:4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9 07:16
1、所用场合不同。
“吾”和“我”多用于对话。“余”、“予”多用于文章自叙。其中“余”“予”相通在《道德经》中,“吾”和“我”不是同一个概念。老子把一个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凡我,为肉体之身。
2、语义特点不同。
余既可作主语,又可作定语、宾语。吾,在上古一般作主语、定语,不作宾语;在否定句中,宾语放在动词前则不受这种*。直到魏晋以后“吾”才可作宾语。
3、出现时间不同
“吾”出现的稍微晚一点,春秋以后才出现“我”这个意思,之前意思一般为“御”。余是比较古老的,余本来是房舍的舍,商代就假借为我了。上古汉语大概有格存在,不同的格语音不一样,文字也不一样,不过后来格消失了。
近义词:予
1、<代>我。
2、<代>相当于“之”。
3、<动>赞许。
4、<动>给予。
5、<名>夏朝帝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9 07:16
“吾”与“余”的差别是:
1、所用场合不同:
“吾”和“我”多用于对话。
“余”、“予”多用于文章自叙,其中“余”“予”相通。
在《道德经》中,“吾”和“我”不是同一个概念。老子把一个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凡我,为肉体之身;“我”代表真我,是自我*的成果。
2、语法区别:
上古时代,“吾”和“余,予,我”在语法上有分别。都可做主语,但“吾”尚可用做定语,一般不用做宾语,如“吾日三省吾身”,做宾语时必须防在动词前边。
如:居则曰“不吾知也”;“余,予,我”尚可用做宾语。如:今者吾丧我。——《庄子》.“吾”一般只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c而在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
吾字的详细解释:
吾(拼音:wú,yá、yú、yù),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口,五声。吾表示“我”“我的”,作第一人称代词。西周金文中,“吾”多用来表“御”,即捍御、抵御,也用作人名,但没有确切的第一人称代词的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