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玄武门之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1:45
我来回答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6:38
盛唐是怎样意淫出来的--李世民的八过
史官杰作——玄武门之变
公元六二七年七月二日,唐朝都城长安刀光剑影,喋血百步,唐高祖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宫中发动政变,杀其长兄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及其家属数百人,史称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的有关记载,我想大多数略涉史者都该耳熟能详了,但众所周知,中国的正史历来是经过再创造的,下面即对一些可供推敲的地方展开论述。首先对李建成其人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历来史书所载之建成,阴险狡诈,好色贪功,与襟怀磊落、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站在一起,不得不让人庆幸登上帝位开创大唐盛世没有所托匪人。然而透过历史的重重黑幕,我们可以隐约看到,李建成与上述形象是有很大距离的。李渊晋阳起兵之后,李建成西渡黄河,攻克长安(长安的战略地位在当时并不亚于后来李世民所攻下的洛阳,甚至犹有过之。李建成在战争初期即占
据长安,唐军声威大振,顿时成为最有希望问鼎中原的一支割据力量,使得蜀地的势力不得不下决心依附于唐,使西秦霸王薛举被切断在西北成为孤军,又令王世充占据的洛阳的西方成为了死路,更使当时蠢蠢欲动的突厥不得不顾及强大的唐军加上坚城长安的效果。),又与窦建德相持,没有让当时气势正盛的夏军*近太原,军功与李世民相比毫不逊色。即便说李世民更善用奇兵,有虎牢一战的经典战例,也不能肯定李建成的用兵能力就比李世民差多少。因为在历史上(尤其是唐后,理由后具),在宫闱之战中败北的人即使有再经典的战例,大多也不会被详尽地记入史书,顶多说上一句“建成纳计,乃克长安”。再看李建成的人品,史书上最不堪的大概就是蒸淫父姬的罪名了,史载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密奏高祖“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可谓石破天惊的一笔。因为直接跟皇帝老爹说我哥我弟给您戴了项绿油油的帽子(而且居然能让史官知道),未免也太过滑稽,任李渊脾气再好,大概也不会窝囊到让此事不了了之罢。这条史载记录大半是李世民座下史官原创的吧,便保守估计,也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含糊道“宫禁深秘,莫能明也”。李建成无
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稗史小说中,均以阴谋家身份出现,然而其阴谋却屡屡失败,让人怀疑他究竟是否窝里斗的料。从历史上看,弟弟的阴谋能力大多强于兄长,有
姬发之于姬伯邑考、公子小白之于公子纠、胡亥之于扶苏、刘秀之于刘[丝寅](字库无)、杨广之于杨勇为证(曹植与曹丕倒是例外,不过我不认为曹植是个野心家,
欢迎讨论),大概只要有一个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弟弟,兄长的位置就要危乎其哉了。我想这大概不是偶然,身为嫡长子,总有“居安不能思危”的倾向。相反,李
世民却因一句“居安思危”而瞿然动容。那么,谁会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纵横不倒也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再来看李世民其人,正史中的李世民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可
谓一忍再忍,直至忍无可忍,是忠义孝悌的道德典范,俨然内圣外王。那么李世民究竟是否真如史所载,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一直在被动忍让当中呢?从李渊晋阳起兵
开始看,《资治通鉴》写:“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正。”这一段便大有疑点,其实李渊受隋室所迫,早有反意(李渊戎马半生,官场捭阖不倒,身处乱世,自非池中物)。加之首提造反的乃是刘文静(后为李渊所杀),李世民只是鼓动者之一,且其军功至此尚半点未立,那么这个“皆汝所致”就无从说起了。而且这个“请以世民为世子”的“将佐”事迹并未载于史,殊为可疑——试想如有人慧眼如此,如何会被李世民漏掉?由此推测,“废立”之说,十有*有如“高祖斩白蛇”“刘备靠大树”一类的“事后诸葛亮”编造出来的。另外就是和尚道士的预言了,名字尚无,便有
“年二十,可济世安民”。准确程度几乎可与诺查丹玛斯相媲美,不过估计和尚可能是见了富人模样就要上去讨点欢喜钱来的,说不定还造就了多少张世民、王世民、
孙世民呢。武德四年,攻打洛阳的李世民带房玄龄拜访了远知道士,道士的预言还是很有客观依据的:“你将作太平天子,愿自惜。”李世民自是“眷言风范,无忘
寤寐”。大概他便是从此才坚定了夺位建成的决心罢。同一年攻下洛阳后,他招贤纳士,设天策府、文学馆,闲则共话古今,纵谈天下,俨然君臣气派。封德彝便注
意到:“秦王恃有大勋,不服居太子之下。”于是在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的斗争中,李世民于情于理都处在主动出击的位置,但是重要的一点是,李建成得到了
弟弟、宫中、朝中多数*甚至父亲的支持,李世民不可避免地处于弱势地位。那么,形势便要求李世民不断示弱退让,保存实力,营造环境,以求一击必杀。史载
突厥退兵后,李渊命兄弟三人驰射角胜,李建成将一匹劣马付于李世民,结果劣马连蹶三次,李世民都适时跳离马背,免于遭殃。此事疑点有四:一是李世民与李建
成明争暗斗多时,如何会让李建成为其挑马,又如何会乘上这马?二是李建成如何会在父皇面前使出这等拙劣手腕?三是李世民久历沙场,骑术高超,如何不识蹶弓
劣马?四是即便碍于情面骑上劣马,一蹶即当换骑,如何三蹶?另一桩公案是玄武门之变前两三天,据说也是决定性的事件。史载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李元吉招
李世民入宫宴饮,谋以鸩毒,结果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斗”。此事捏造之嫌恐怕比上例犹有过之。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矛盾已然激化到无可收拾,两大阵
营剑拔弩张,频频发生冲突,如何又有聚宴之理?即便聚宴,李世民又如何敢饮鸿门之酒?更滑稽的是,喝了鸩酒又居然不死,难道李世民内功深厚到“吐血数升”
即可的地步?又或李建成一时糊涂,从黑市上买来了伪劣产品?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便是这个“吐血数斗”的李世民,两三天后在玄武门前生龙活虎,力挽强弓射
杀了长兄李建成!由上,可以清楚看出,李世民的脸上可谓浓妆艳抹,厚厚地擦上了一层脂粉,而费心费力为他上妆的,正是他手下主管删略《国史》,编《高祖实
录》、《太宗实录》的房玄龄等人(其实房玄龄也只是署名的主编而已,动笔者不详,盖有许敬宗、李延寿、李淳风等)。当然李建成也并非没有主动出击过,面对
日益增加的秦王势力,李建成无疑比任何人都要担忧。他的对策,就是分化、瓦解秦王府的文武将佐,企图孤立李世民,再一举消灭他。然而李世民的策略要高出一
筹,他将计就计,让手下假装离开长安再偷偷潜回天策府,示敌以弱,出敌不意。之后他又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收买了许多东宫势力下的要人,其中两个,在玄
武门之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是东宫官王[目至](字库无),他在玄武门之变前一两天,密奏说“李建成、李元吉正在密谋害秦王”,结果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
召集部下策划政变;第二则是更为举足轻重的人物——玄武门总领常何,正是由于常何的合作,李世民才能够伏兵玄武门,袭杀李建成、李元吉。而这个常何的动向,也是颇耐人寻味的。他早在洛阳之战时便追随李世民,虽曾从李建成征讨河北,但入长安却是奉李世民之令。李建成为什么会信任他呢?窃以为,常何很可能是李世
民的反间。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终于发生,李世民令尉迟恭、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率勇士预伏玄武门内。该日早晨,李建成、李元吉上朝,途径临湖殿,
发现异常,掉转马头向东走,伏兵杀出,李世民亲自射杀李建成,尉迟恭等追杀李元吉。我国历史书上幽默地写道,玄武门之变实质并非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政变,而
是地主阶级内部新兴地主官僚集团和旧世族官僚集团之间为争夺国家领导权而发生的尖锐斗争。(何为地主阶级?何为新兴?何为旧世族?)遍涉与玄武门之变相关
的正史,仅有房玄龄等人删略的《国史》、编撰的《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后来的新旧《唐书》等正史均取材于彼。甚至在稗史里也找不到与有价值的资料,
不可不叹服太宗与其史官心思之缜密,太宗平生事迹丝毫不落,头头是道“高风亮节”,字字可谓“明仁睿智”,只可惜玄武门事端略显欲盖弥彰,教后世治史者窥
破些许,惜乎其哉!题目所说的“史官杰作”便是此意,自唐开始,历代正史收归官修,像太史公一样的个人修史在原则上不被允许,称为“稗史”,相关文简不受
国家的保护。唐修《晋书》、《南史》、《北史》也都是群体工作,统一思想,删益由人。其实太宗所为,比起“中兴”的宋高宗(修史的秦熹)、“神武”的明太
祖、“古今未有之盛世”的康雍乾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奸诈惨刻多疑好杀,未若朱元璋;心狠手辣不念骨肉,未若雍正:“清风”只识四库全书,未若乾隆。何况
我唐太宗李世民开泱泱中华之大唐盛世,旺我华夏千年之骨血,这些许微瑕又算得了什么呢?!算得了。
史家之风正是从唐开始败坏得无法收拾的——春秋尚有董狐直书,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未曾试图掩盖历史(他只想让后世记住他所作的任何一件事情),司马迁千古史
笔千古文章,班固范晔虽然稍逊可也是直道而为,陈寿有所私于魏,可是还未曾昧心删改——可是唐太宗一即位,便将历史收入自家名下,任意涂鸦篡改!史官文化
是什么?史官文化就是这个。史官文化就是从史官历史结束时开始的,不要以为贞观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光明的时期,其实从那里就埋下了最黑暗的种子。与唐朝同
时,欧洲正处于蒙昧的中世纪时期,然而历史虽然孱弱,却依然贞洁地踏着希罗多
德、修昔底德、亚里士多德、阿庇安的脚步,折射着黑暗的光芒。艾因哈德在这个
时期所创作的《查理大帝传》被瓦拉夫里德。斯特拉伯称为“提供了丝毫不假的真
情实况”。中国的史书自从收为官修之后,除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外(平心而论,
我认为其中最大的价值只是宫闱朝中的勾心斗角),再未曾焕发出生命力,李延寿、
薛居正、脱脱、张廷玉等人的名字只是在历史专业教科书上才能看到,欧阳修也是
因散文诗词而非《新唐书》、《新五代史》(后者倒是难得一见的私人修史,不过
欧阳修意在一字褒贬,以警奸佞,反倒使思想大过事实,落了下乘)出名。在整个
东方,除了没有历史概念崇拜“破碎”概念的印度人外,日本的《古事记》、朝鲜
的《高丽史》、蒙古的《世界征服者史》无不散发着恶臭。(末者还比前二少了几
份虚伪)。而在西方,中世纪的蛰眠之后,历史随着社会迅速复活、激发并升腾:
马基雅维利的《佛罗伦萨史》、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爱德华。吉本的《罗
马帝国衰亡史》大放光芒。到了近代,Prescott的《墨西哥征服者史》、冯。朗克
的《教皇史》、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接过了燃烧着思想的火
炬,连日本也觉醒过来,福泽渝吉写下了《文明论概略》,痛陈“民主自由”的重
要性,详尽地论述了西化的利弊。我想,不必再列举了,只要问一句,中国,你何
时才会再有与你的历史一样沉重的史书?
盛唐是怎样意淫出来的---李世民的八过
驳:范文澜教授,中国的造神行为
某些历史学家为了造李世民这个神,肆意贬低隋朝的贡献,连李世民的父亲也一起
诬蔑,先看看李世民的八过。
一。最大的错误是篡改历史,危害巨大 。终李世民一生,都担心日后史家如何评论
「玄武门之变」,于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起居注》和《实录》,打破历代皇
帝不可阅读的先例。虽史*载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书其事」,但已引来种种
推想并举证,认为李世民曾修改两书。 过去,起居注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论
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
位, 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但唐太宗这个
名君却犯了一个大的历史错误,他看起居注给唐朝后来所有的皇帝开了个坏先例,
破坏了这个制度。 这样,我们看到的历史也不断的失真。
二。篡位:杀兄弟及其家人共一百余人,却留下弟弟的老婆,并把弟弟的老婆给上
了。他的武功主要是他手下的大将厉害。治国,他的哥哥水平并不会比他差什么,
贞观之治一样会出现。
三。淫乱,他儿子学他,把他老婆武则天上了,武则天时代出现,武则天为了维护
权力,不得不杀了一些心向大唐的武将,导致唐朝对外战争不断失败。唐玄宗也学
他,把自己的儿子的老婆上了,而这个老婆是杨贵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又
贪财,杨国忠因为向安禄山索贿不成,杀了安禄山的很多门客,导致安禄山反判,
接者是安史之乱,唐朝死亡三千万以上, 唐朝的衰败开始。
四。在唐已经统一全国的时候,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人兄弟家人过百,
影响恶劣,王夫之说: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
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从此,李唐皇室的内乱、自相残杀几乎代代有,
玄武门残杀之后,长沙王、高阳公主之乱,安乐公主之乱,韦氏之乱,太平公主之乱等
. 最惨的要数武则天时任用的酷吏,尽诛李唐皇室。现在的李姓中,来自唐朝皇室的
极少,除了武则天以及朱温对李唐皇室的*,更有皇室自己人的相互残杀。
五。刚愎自用: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差点杀了魏征, 唐太宗开始
走下坡路。 贞观后期,唐太宗不再能很好地纳谏,逐渐抛弃了轻徭薄赋的*,他
甚至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战争和徭役频繁起来。贞观二十一、二
十二年,唐东征高丽,西犯龟兹,西南征服了松外蛮,北边攻灭了薛延陀。征发江
南、剑南民工造船,以备远侵高丽。剑南一带,扛7b县督迫严急,既役人力,复征
船庸,“民至卖田宅,鬻子女不能供”。官吏们还扩大征发范围,役及山僚,终于
激起了雅、邛、眉三州僚人的反抗。
六。穷兵渎武,好大喜功:看到别的将领开疆扩土,他不听劝告,亲自两次征伐高
丽,部份因为将领要注意他的安全,导致征伐高丽失败,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
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他的军事才能一般,主要是靠
他的部下。
七。大造宫殿,奢侈腐化: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
*,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
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在令西安终南山)和玉华宫(在今陕西
宜君境)为避暑之用。
八。迷信仙道,和秦始皇一样死于吞金,也就是自杀。唐太宗曾经嘲笑秦始皇和汉
武帝用丹药,现在自己也一样。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丹药的毒性发作,终
于不治身亡,享年仅五十岁。
贞观22年,李世民对自己的功过作了总结:“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
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
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
,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尤有不及,固多愧矣.”李世民不愧是一代明君,但后来
的史家通常只提李世民的优点。*说自己三七开,和李世民的自我评价有些类
似。当然,最出彩的是朱榕基,说后人认为他是清官就够了,呵呵~~~~~~~~~
所谓贞观之治,决不是唐朝盛世的顶峰,很大程度上是战后的自然恢复,比如,唐
朝初年,社会经济调敝。武德晚年,户不满三百万,约当隋盛时九百万户的三分之
一弱。黄河下游地区,“萑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 。直到贞观
中年,那里的在唐*户籍簿上登记的户数还不到七十万,约为隋大业初年四百七
十余万户的七分之一。 面临着这样残破的社会经济,唐王朝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
促使生产恢复,以保证租税的收入。武德七年(624年)四月,李渊颁布了均田令和
租庸调法,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政变,唐高祖*退位,而后来的史学
家经常的把李渊的功劳转移给李世民,这是不公平的,请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对
这段历史的歪曲:
“唐高祖(李渊)爱好酒色,昏庸*,只是凭借周、隋大贵族的身分,六一六年,
得为太原留守。他起兵取关中,建立唐朝,主要依靠唐太宗的谋略和战功,他本人
并无创业的才干,连做个守成的中等君主也是不成的。任太原留守时,和隋晋阳宫
副监裴寂非常亲密。裴寂是佞人,私送宫女给他,和他通昼夜*饮酒。他过着荒
淫生活,根本不理会太原城外的战事,当然更不曾想要反隋自做皇帝。”
李渊已经统一全国,国家也治理的不错, 而此时李世民发动叛乱夺了李渊的权力,
这里已经不是单纯的争“太子”之位,是把“太子”杀了,又威*皇上让位。而且,
李世民只活了50岁,他的执政晚期就走下坡路,从这点上看,李渊当初不立他为接
班人是完全正确的。李世民是个明君,这无可否认,但他对唐朝李氏以及中国历史
虚假,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果没有他的篡位,相信唐朝会更好,中国的历史也
许没有这么多的“假”。实在是让我无法理解,中国一些学者为什么肆意歪曲历史,
为什么喜欢造神?难道中国人真的没有承受真实历史的能力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7:56
唐高祖统一全国后,皇室内部却发生了强烈的政争,政争的双方对手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政争的目的是皇位继承权,政争的最*是武德九年的一次政变-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共有二十二个儿子,高祖的元配窦皇后生四子: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秦王,三子玄霸早卒,四子元吉封齐王。建成、世民、元吉都有才干,不过,太原起事前,只有世民参与策划,而起事之后,讨平群雄的战争中,世民立功最大,但是世民不是嫡长子,按照传统习惯,皇位应由嫡长子继承,所以,唐高祖即位后,便立建成为皇太子。
由於李世民能征惯战,智勇兼备,成为唐军的重要领导人,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窦建德之后,唐高祖特任命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并兼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在秦王府中设置官属,世民并在府中开置文学馆,延揽四方文学之士,礼遇甚隆,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孔颖达、褚亮、姚思廉、李玄道、于志宁、苏世长、薛收、陆德明、李守素、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等十八人并为文学馆学士,轮流值宿,讨论为史,世民每与学士们谈至深夜,其后,世民令闾立本画十八位学士的图像,由褚亮为赞,号为十八学士,士大夫皆以为荣,为十八学士登瀛洲,这些人都是世民的谋民策士。此外,世民南征北讨,在天策府中网罗了不少勇将猛士,如初唐名将李世绩、尉运敬德、秦叔宝、程如节、段知节等都在天策所内。
既然拥有众多的谋士与勇将,秦王世民自然形成当时*上一个强而有力的集团,直接威胁到太子建成。在*政体之下,*权力是具有排他性的,太子建成为了巩固太子的地位,确保未来皇位的继承,必然起而与秦王世民抗衡,希望能消减世民的势力。
太子建成并非*之辈,只因位为储君,不能多临战场,所以军功反不及世民显赫。武德五年,刘黑闼引突厥入寇,唐高祖令太子建成前往讨伐,实是有意让太子建成也建立军功。齐王元吉才疏而多欲,和太子建成勾结,共同对付秦王世民,元吉曾对建成说:「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元吉欲杀世民,并非真正爱护建成,元吉曾对他的都属薛宝说:「但除秦王,取东官如反掌耳」所以,元吉助建成是另有阴谋的。
太子建成采取了三个策略来强化自己并削弱世民的势力, 第一个策略是曲意联络唐高祖的妃嫔,求她们为内助,高祖晚年多内宠,其中张婕妤和尹德妃最受为高祖宠爱,太子建成与之交结。当时各处尚在用兵,秦王世民经常将兵在外,妃嫔们很少见到世民,等到洛阳 平定,高祖遣诸妃往洛阳查看隋的后宫,这些妃嫔们见到洛阳后官珍宝很多,都 想索取一些据为己有,并且妃嫔们也为自己的兄弟谋求官职,但主管洛阳事务的秦王世民则表示,隋留下的珍宝已逐一登记,送入国库,无法赠给私人,至於官职要依据功劳来赏给,没有功是不能给与官职的。
於是,妃嫔们大为怨恨世民。这时,秦王世民任陜东道行台,高祖允许世民在管辖区内可以决定一切事务,世民便将辖区内一块田地赐给作战有功的惟安王李神通,正巧张婕妤也为父亲求取这块田地,高祖下诏书把这块田地赐给张婕妤之父,但李神通表示秦王世民赐给他田地在先,不肯交出来,张婕妤便歪曲事实,向高祖说:「皇上赐给我父亲田地,秦王夺了过去,赐给别人。」
高祖大怒,召秦王世民入官,责备说:「我的诏令难道不如你说的话吗?」过了几天,高祖对裴寂说:「秦王久典兵,为儒生所误,已经不是当年我的儿子了。」又有一次,秦玉府的学士社如晦骑马经过尹德妃父亲的家门口,手指,尹父看闯了祸,便要尹德妃在高祖面前先诬告秦王的左右殴打尹父,高祖大怒,责问秦王世民说:「你的左右竟敢*我妃子的家,对百姓岂不更坏吗?」秦王世民赶快自我解释,高祖却不予理会。在妃嫔们的挑拨离间下,高祖便逐渐与世民疏远了。高祖曾召诸王宴会,秦王世民在宴会中,想到自己的母亲(窦皇后)不及看到平定天下便去世了,不觉伤感而落泪,高祖看到世民的举动而不高兴,妃嫔们遂乘机中伤世民,为建成游说,妃嫔们说:「现在天下太平,陛下应该娱乐享受,但秦王却悲伤落泪,他是在怨恨和妒忌我们。如果陛下不幸过世以后,秦王当权,我们这些人全会被他所杀,我们觉得还是太子慈爱,他必能照顾我们。」妃嫔们的哭哭啼啼打动了高祖,高祖原本并不太喜欢建成,经过妃嫔们的游说,逐渐改变了对建成的观感,建成的太子地位便巩固了。
太子建成的第二个策略是加强自己的军力。建成在京师暗中召募壮丁二千人为东宫卫士,屯驻在东宫的长林门,号称「长林兵」。此外,建成又与广州(今甘肃庆阳)总管杨文干勾结,命文干募兵送来京师,准备发动政变。建成派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运送军器给文干,要文干发兵趋京师,尔朱焕等害怕,乃自首告密,称文干欲反,与太子里外呼应。高祖急召文干,文干见事机败露,乃率兵反。高祖知杨文干之反系太子建成所策划,乃召建成,建成单身入官,向高祖叩头请罪,高祖怒,囚禁建成。不久,杨文干攻陷宁州(今甘肃宁县),高祖秦王世民讨伐文干,文干为其部下所杀,时在武德七年七月。乱事平后,高祖责备建成与世民兄弟不相容,但对两人并没有处分。只将太子身边的谋臣王珪、章挺和天策而的兵曹参军社淹贬到远方去,然而建成和世民之间的冲突更加尖锐。
太子建成的第三个策略是收买秦王世民的部下。建成曾密函致世民的骁将尉运敬德,表示争取之意,并 赠金银器物一车,敬德不为所动。建成又以金帛引诱世民的另一勇将段志玄,也未成功。收买既然不成,遂改以排挤的方法,建成向高祖进言,出世民的骁将程知节为康州刺史,并将世民的谋臣房玄龄、社如晦逐出秦王府,以剪除世民的势力。
在三个策略之下,秦王世民的确受到很大的威胁。於是,世民乃有意经营洛 阳为根据地,遂派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领一千余人赴洛阳,暗中结纳山东豪杰,齐王元吉告张亮图谋不轨,高祖命拘捕张亮,追查*,结果未曾查出有罪的证据,便释放了张亮。
有一天夜晚,太子建成召秦王世民饮酒,在酒中下了毒,世民喝了酒立刻心痛,吐了几升血,淮安王神通扶了世民回官,高祖听到此事,便赶去探视世民,然后对建成说:「秦王素不能饮,以后不得再夜饮。」高祖又对世民说:「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遗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粱孝王故事。」高祖的这一指示无异将唐帝国分为东西两部,世民据有东部,建成据有西部,对於世民来说,京师内太子建成的势力庞大,难以对抗,向东寻求发展不失为一可行的途径,於是,世民答应赴洛阳。当世民准备出发时,建成和元吉商量道:「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於是,密令数人向高祖报告说:「秦王左右开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又使高祖身边的近臣向高祖进言,於是,高祖改变了主意,不让世民赴洛阳。
建成、元吉和后官妃嫔日夜在高祖耳边说世民的坏话,高祖渐渐有些相信,欲将世民治罪,陈叔达向高祖谏道:「秦王有大功於天下,不可以治罪,而且秦王性情刚烈,如果加以挫抑,恐怕会不胜忧偾,如有不测,陛下后悔都来不及了。」高祖遂作罢。元吉密请杀世民,高祖说:「世民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元吉说:「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高祖不肯答应。
武德九年六月,局势对世民十分不利,秦的王府僚属忧惧万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都劝世民发动政变,诛杀建成、元吉,世民犹豫未决。这时,突厥数万骑入寇,建成荐元吉代世民督军北征,高祖从之,命元吉督右武卫大将军李艺等出征,元吉请调派秦王府的几位勇将尉运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等偕行。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说:「太子告诉齐王,现在你得到秦王的骁将精兵,拥数万之众,我与秦王在昆明池饯别你,命壮士把秦王杀死,再向皇上禀告说秦王得急病死去,皇上大致不会不信。」世民以王晊之言告诉长孙无忌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均以事机急迫,应该先发制人。事实上,世民也明白自己的险境,除了发动政变,真是别无选择了。
六月三日,世民向高祖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官,又说:「臣於兄弟,无丝毫负,今(建成)欲杀臣,似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远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高祖十分惊愕,回答说:「明天当调查这事,你可早来朝参。」六月四日,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内,这时张捷妤已将世民告状之事告诉建成,建成召元吉商量,元吉主张建成不要入朝,勒兵以观 动静,建成则以为兵备已严,而玄武门的守将是他的旧部,进入玄武门应该相当 安全,於是,建成与元吉进入玄武门。玄武门是长安太极官城的北门,它是宫廷卫军司令部的所在地,有坚强的工事和雄厚的兵力,控制了玄武门便可以控制整 个皇宫,甚至控制京师,所以玄武门的地位十分重要。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原是建成的部属,所以建成认为玄武门是他的势力范围,但不料常何原被世氏暗中收买,所以常何原允许世民等潜入埋伏,建成却一点都不知道。当建成、元吉到达湖殿侧时,发觉有变,他们的侍卫都在玄武门外,二人立刻策马逃回,世民从后面赶来,元吉与世民都以弓箭互射,建成首先被世民射死,尉迟敬德率骑兵七十人赶来,左右夹攻元吉,元吉坠马,这时世民所骑的马跑入树林中,世民被树技钩住也落下马来,元吉赶来要杀世民,尉迟敬德快马奔来阻止,并射杀了元吉。东宫和齐王府的精兵二千人由建成的僚属冯立、薛万彻率领,向玄武门进攻,玄武门守兵应战,守玄武门的云糜将军敬君弘和中郎将吕世衡都战死,但东官和齐王府的军队终攻不进玄武门,尉迟敬德出示建成、元吉的头颅,东官和齐王府的兵才溃散,於是胜利归於世民及。这次政变被称为「玄武门之变」。
建成、元吉被杀后,世民派尉运敬德到高祖身边「宿卫」,这时高祖正在官内湖中泛舟,见尉运敬德全面武装前来,大惊,敬德向高祖报告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高祖问左右近臣应如何处置,萧瑀、陈叔达认为只要将国家政务交给世民便可无事,高祖说:「此吾音之夙心也。」於是下令内外诸军都受秦王指挥,又派黄门侍郎裴矩到东官去晓谕将士,东官将士遂散去。接著世民入见高祖,号恸久之。高租下诏国家为事,皆由奏王处理。三天后,高祖立世民为皇太子,军国庶事一切委太子处决。八月,高祖传位於太子世民,自为太上皇。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胜利届於力量较弱的李世民,其关键在於世民控制了玄武门,建成和元吉的军队攻不进玄武门,世民控制了玄武门进而控制了皇宫,亦即掌握了**。唐在玄宗以前共发生了四次***(或政变),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的玄武门之变是第一次,第二次则发生在神龙元年(西元七○五年)张柬之迫武后退位,第三次在景龙元年(西元七○七年)太子重俊的政变,第四次在景龙四年(西元七一○年)李隆基的政变,名次**成败的关键均在能否控制玄武门,凡控制玄武门的一方即属胜利者。
玄武门之变对唐代*发生了一项极为不良的影响,即唐代太子地位不安定,宫廷之内,关於皇位的继承,常有明争暗斗,而受封为太子者未必能安稳地继承皇位。唐代太子地位的不稳定造成皇位继承权的激烈争夺战,影响到朝臣的结党和宦官的分派。所以,玄武门之变虽然很快结束,但遗患唐室子孙却十分深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9:31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次子李世民出力不少,但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是帝位的合法继承者。李建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遂拉拢四弟李元吉共同对付李世民。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先发制人,在皇宫的玄武门设下埋伏,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消灭了自己的对手,史称“玄武门之变”。此后不久,李渊就把帝位让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他的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在贞观年间,唐朝开始强大起来。
论“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是在唐统一全国后,通过“玄武门之变”而夺取帝位的。
近现代学者对玄武门之变从道德、或对以后历史的影响、或对玄武门的地理位置考据等角度出发进行论述,颇多腐儒之言,如王夫之说: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要知道当时形危势格,所有参与事件的人物皆命悬一线,内心的道德谴责与生死存亡比较起来是显得微不足道的。
我从来不支持用道德问题代替实际操作的技术问题,所以,此篇玄武门之变的论述,希望以此为原则与大家进行交流:
第一、关于玄武门事件操作者的实际人数: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六月四日,建成既死,敬德领七十骑蹑踵继至,元吉走马东奔,左右射之坠马。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 从这两条可看出:杀建成、元吉时的实际操作人数应该在八十一人左右,这个数字包括唐太宗在内(如不是敬德领七十骑蹑踵继至,人数就是十人之内)。事实上,当时的唐太宗是很凶险的,他不致丧命只是一些偶然性起作用。 “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如果敬德来迟,历史将没有唐太宗。从李世民要亲自参与厮杀,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人数的少。
我们再来看其他典籍:
《资治通鉴第191卷》:“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絓,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
《新唐书列传第十四 屈实尉迟张秦唐段》:“隐太子死,敬德领骑七十趋玄武门,王马逸,坠林下,元吉将夺弓窘王,敬德驰叱之,元吉走,遂射杀之。”
从以上两条,皆可支持实际操作人数在八十几人的说法,很明显,这更像一次刺杀,不象一次战斗。
我们来对此进行考究:
《新唐书列传第十四 屈实尉迟张秦唐段》:“隐太子死,其徒攻玄武门,锐甚,公谨独闭关拒之。以功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实封一千户。”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其宫府诸将薛万彻、谢叔方、冯立等率兵大至,屯于玄武门,杀屯营将军。敬德持建成、元吉首以示之,宫府兵遂散。”
《资治通鉴第191卷》:“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咥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掌宿卫后,屯玄武门,挺身出战,所亲止之曰:“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死之。君弘,显俊之曾孙也。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冯立既杀敬君弘,谓其徒曰:“亦足以少报太子矣!”遂解兵,逃于野。 ”
从这些可以看出:当建成、元吉被杀死之后,其宫府兵立攻玄武门,并杀守将。从“冯立既杀敬君弘,谓其徒曰:‘亦足以少报太子矣!’ ”可知,君弘 是关键人物,杀了他,足以报太子矣。为何君弘如此遭东宫府兵之痛恨,因为他也是凶手之一,只不过,他是一个没有动手(杀建成、元吉时)的凶手。
从陈寅恪在《唐代*史论述稿》中,言:“唐代之北军即卫宫之军,权力远在南军即卫城之军之上。……唐太宗之所以得胜,建成、元吉之所以致败,俱由一得以兵权据玄武门即宫城之北门,一不得以兵入玄武门之故也。”
由此可得结论:这是一场集体谋杀案,不止是谋杀的实际进行者,连同所有的旁观者都是凶手。玄武门的驻军既是旁观者,也是杀害建成、元吉的凶手,当然包括战死的屯营将军君弘和中郎将吕世衡。
“东宫、齐府精兵二千不得入”,虽张公谨多力,但从“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来看,守门的兵马中归顺秦王的人也不少,应接近东宫、齐府的兵力(二千人),方能抵挡当时被复仇的怒火焚烧的心情激动的东宫、齐府死士犹其是英勇悲奋的薛万彻。要知道薛万彻是唐的一代名将,从灭窦建德到以后的灭薛延陀,征高丽等,其英勇是不容置疑的。《旧唐书·薛万彻列传》称其“筹深行阵,勇冠戎夷”。
所以当我们计算这场事变的实际操作者的人时,我们就有完全的理由肯定,不止八十几个人了,而是八十几个人加上玄武门归顺秦王的能抵挡两千人进攻的守军的人数。这样计算起来,人数就可能上千了。正是有这么多人的参与,李世民才胆敢发动这起事变。
第二、关于陈寅恪在《唐代*史论述稿》关于玄武门之变进行论述上所存在的问题。
1、陈寅恪在《唐代*史论述稿》在引述《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时,《旧唐书》错当为《新唐书》,作为一个大学者,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而作为后人,这么久也没人为他指出,更不应该,不严谨不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
2、陈寅恪在巴黎图书馆见到李义府撰的常何墓志铭,向学术界展示新史料可“补释旧史所不能解之一端”。是的,这常何墓志铭的最后一句写得很清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九年毫无疑问是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 陈寅恪认为常何当时任屯守玄武门之职,并说他是为李世民所利诱而转戈参与戮杀建成。但我在此想列出以下的疑点:
⑴李义府撰常何碑所言:“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赐骁勇之夫,趋奉藩朝,参闻霸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绕帐之深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 《新唐书》卷四十九上《百官四上》:“唐亲卫、勋卫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翊卫置车骑将军。武德七年,改骠骑将军为中郎将,车骑将军皆为郎将,分左右。” 《新唐书》卷四十九《百官四·上》:“左右监门卫有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 可确认:玄武门之变前,常何的官职是中郎将。
《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载:“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 可见李世民登基五年后,常何的官职还是一成不变的中郎将 ,若作为当时在李世民最凶险和至关重要的一役给他以帮助的人,李世民作为一个赏罚分明的君主,绝对不会不对常何进行*行赏。
事实上,李世民在贞观五年,赐给常何帛三百段,见《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三“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段”,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唐太宗命百僚上书言得失.中郎将常何不善文墨,乃请家客马周代草奏事二十余条。常何上奏后,事皆合旨意。太宗感到蹊跷,因常何乃一个武夫,不通文墨,何至有如许卓识,遂追问原委,常答,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太宗即日召见马周,未至间,遣使催促者四。接见交谈后,深为满意,马上授官门下省,最后累至中书令。而常何也仅仅因为说了一句老实话推荐了一个人,就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帛三百段),可想而知,如果常何真为玄武门之变的关键人物,唐太宗会如何对他进行封赏?唯一的可能就是常何根本没有参加当日的玄武门之变。
⑵如果常何真是玄武门之变的关键人物,而《新唐书》、《旧唐书》等正史也不会不对常何进行记载的。根本无须陈先生从一个墓志铭上寻找蛛丝马迹。
⑶此墓碑出自李义府之手,观李义府一生之卑劣所为,此人之言绝不可信,所以常何碑的可信程度也值得怀疑。《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显庆元年,以本官兼太子右庶子,进爵为侯。有洛州妇人淳于氏,坐奸系于大理,义府闻其姿色,嘱大理丞毕正义求为别宅妇,特为雪其罪。”像这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作奸犯科,没有诚信的人,为何我们偏偏不信正史而去相信他呢?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说的笑里藏刀的成语就是来自李义府本人原型。
综上所述,常何碑所载不可信,陈寅恪的观点无法成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1:22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李世民就没有这样做。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赶快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
尉迟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迟敬德的拒绝,气得要命。当天夜里,元吉派了个刺客到尉迟敬德家去行刺。尉迟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们不会放过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门打开。刺客溜进院子,隔着窗户偷看,只见尉迟敬德斜靠在床上,身边放着长矛。刺客本来知道他的名气,怕他早有防备,没敢动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害世民。
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他舅子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都着急起来,说如果世民再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
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
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
唐高祖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人去朝见,尉迟敬德手拿长矛气吁吁地冲进宫来,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
高祖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宰相萧瑀等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
到了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听左右大臣的话,宣布建成、元吉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让位给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3:30
兄弟相煎骨肉相残
玄武门之变是秦王李世民发动的与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一次政变。李世民在建唐过程中功绩显赫,但按封建继承传统,排行第二的他却被排除在“太子”门外,李建成嫉妒李世民的才干,双方矛盾愈演愈烈。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射杀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八月,李渊传位李世民。
翻阅历史的扉页,宫廷内幕充满了对权力的争夺与厮杀,曹植七步诗中写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唐开国初年,又重演了兄弟相煎的一幕——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在长安宫城的北门玄武门发动了一次政变,杀死哥哥太子建成、弟弟齐王元吉,迫使唐高祖李渊交出政权。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
在封建社会,皇位继承权历来是一个敏感的生死场,按照传统的宗法制度,皇帝的继承人应是嫡长子,李建成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皇太子,成了李渊帝位的合法继承人,而且还取得李渊所领有士族地主官僚集团旧势力支持。他同齐王李元吉相互勾结,形成一个派系,企图消灭位尊权重的秦王李世民集团。建成长期留守关中,在关中地区打下了相当坚固的基础。宫中纪嫔和一般贵戚也拥戴他。他手下文官有魏征、王硅等,猛将有冯立、薛万彻等,又招募四方勇士二千多人做东宫卫士,实力比秦王府高。为了对付李世民,他和四弟元吉联结在一起,多次策划谋害李世民。
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依照封建社会的继承办法,皇位应由长子李建成继承;但是,从太原起兵—直到统一全国,李世民战功卓著。他是唐朝的实际缔造者,在唐帝国中享有很高威信。在进行统一战争过程中,李世民曾连续*农民起义军和平定地方武装割据势力,罗织了大批人才。秦王府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赫赫有名的勇将。文学馆更有著名的十八学士,房玄龄、杜如晦多谋善断,陆德明、孔颖达是经学名家,姚思廉精通文字,虞世甫长于书法,其余也都是一时俊秀。他们大多数出身寒族,都拥护和支持李世民,反对李建成为首的士族官僚集团。他们以李世民为首形成一个势力雄厚的*集团,并以洛阳为中心,又“阴结纳山东豪杰”,不断扩大*势力。
两派之间的斗争,随着唐王朝统治趋于稳定而日益尖锐化。各派十分重视建立与扩充武装基础,东宫兵、秦王府兵、齐王府兵是公开合法的武装力量,此外还私养一批敢死队,如太子建成于长安及四方招募勇士二千人为东宫卫士,分屯于左右长林门,号长林兵。秦王李世民蓄养“勇士”八百人。在朝中重臣内部,宰相中也形成两派,裴寂、封德彝支持建成,萧禹,陈叔达则倾向世民。他们在地方也培植个人势力,李建成讨伐刘黑闼时收拢幽州罗艺,争取河北地方势力为外援。李世民也派人联络地方势力,勾结山东豪强,彼此间力求收买爪牙,以削弱对方实力。李建成曾以重金收买李世民手下将领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人,但被回绝。李世民收买李建成心腹常何成功,成为玄武门之变的关键人物。
在两大集团斗争尖锐时,李建成惧怕李世民夺取帝位,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有一次,他趁李渊离开,自己留守长安的时机,企图趁机发动政变夺取帝位,未遂。还有一次,他夜召世民去喝酒,用毒酒谋害李世民,致使李世民心痛难忍、吐血数升,几乎丧命。秦王府僚属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劝李世民快下手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建成、元吉接近高祖,经常在高祖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高祖支持李建成,对世民猜忌,甚至憎恶。到了626年,他们加紧活动,一面不择手段地用大量财宝收买李世民部下将士,一面鼓动高祖把李世民的心腹调到外地做官,以削弱李世民集团的势力,等待时机成熟,好下毒手。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进犯北边,建成向高祖推荐元吉为帅,企图乘机把秦王府兵和骁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等拢到自己手中,以孤立秦王,然后一举灭掉李世民。这一消息,被太子率更丞王至透露给李世民。李世民便同长孙无忌等人密谋策划,阴谋伏杀建成以除后患。六月初四日,常何当值玄武门。此前一天,李世民曾向高祖告密李建成、李元古淫乱后宫,影响很坏。李渊决定第二天召见鞫问。李建成以为常何是自己人,所以这天早晨照常入朝。而李世民已在常何的协助下,伏兵玄武门。当李建成、李元吉入宫行至临湖殿,发觉有变,便拨马东归宫府,李世民大呼追赶,射死建成,李元吉张弓射李世民不中,这时尉迟敬德率七十骑助战,李元吉被杀。
李世民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后,李渊迫于形势.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且把军国大事全权交世民处理。
李世民对于东宫集团的文臣武将,只要他们表示愿意和秦王合作,都被任用,并给以应得的礼遇。例如,魏征与薛万彻都担任了重要官职。李世民这样做,团结了大多数,扩大了他的政权基础,这些人对贞观之治时期的文治武功起了极大的作用。627年正月高祖让位于李世民,改元贞观,李世民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5:55
wasai人好多呀他们把我要说的说光了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8:36
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之间,就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本来,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他又网罗了尉迟敬德、秦叔宝、李靖等这些著名将领,广泛结交知名人士。所以,他的势力无人能比。李建成在太原起兵之后,也统领一支军队,打过一些胜仗,虽然没有李世民那样雄厚的实力,但是,他有太子这个合法的身份,使得一大批皇亲国戚聚集在他的周围;他长期留守在关中,在京城长安一带有坚固的基础,甚至宫廷的守军(玄武门的卫队),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还把齐王李元吉拉拢过去。总的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是旗鼓相当。
唐高祖武德九年的一天,李世民上朝去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揭发他们在后宫胡作非为。高祖大吃一惊,说:“竟有这样的事”?李世民说:“不但如此,他们还几次想谋害我。如果他们得逞,儿就永远见不到父皇了!”高祖说:“你讲的事情,关系重大,明天我要亲自审问!”当天夜里,李世民调兵遣将。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亲自率领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叫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心腹,但已经被李世民收买过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发现情况异常,立即掉转马头往东宫跑,只听有人喊:“太子、齐王,为什么不去上朝?”李元吉回头一看,正是对头李世民,他急忙取弓搭箭,一连向李世民发了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对准李建成回射一箭,李建成从马上摔下来,断了气,李元吉急忙向西逃去,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死了。
三弟兄火并的时候,唐高祖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忽然看见尉迟敬德匆匆赶来,高祖就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恐怕惊动陛下,特派臣来护驾”。高祖大吃一惊,忙问:“太子、齐王现在何处?”尉迟敬德说:“已经被秦王杀死了”。高祖十分难过,吩咐游船靠岸,回头对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事发生,你们看怎么办?”萧和陈说:“建成、元吉本来就没有大功,秦王功德盖世,深得人心,理该立为太子”。高祖说:“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尉迟敬德忙说:“外面还没有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都接受秦王指挥。”高祖立即派人传旨结束了这场政变。
三天之后,唐高祖宣布立秦王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这年八月,唐高祖*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当了皇帝,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