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依恋如何调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4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20:03
大家都会认为,只要爱的分量足够,彼此就不可能分开,却不知道如果爱的太用力太偏执,反而会给对方造成很多的压力,最终导致一段感情的结束。可生活里有太多这样的人,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当TA进入一段感情,就会变的患得患失,害怕失去,于是拼着命的去抓紧。这种人的性格特质,在心理学上,叫做焦虑型依恋。
得到的时候就会开始脑补各种个样失去的场景,以一种占有欲的心态去表达和理解爱;依赖特别感强,时刻要与恋人保持着联系,时刻想知道TA在哪里,在干什么,跟什么人在一起;敏感且多疑,心里面总认为对方不是特别爱自己,一言不合就容易歇斯底里;喜欢试探彼此的感情,通常这种行为称为”作“,更有甚者很习惯的一有冲突就把分手挂嘴边,其目的不是真的为了分手,而是以胜利者的态度享受对方挽留自己的样子;还有一种就是习惯牺牲自我作为付出,可这样的付出往往只能感动到自己,却得不到对方的认可。
一个故事:
我和男友冷战了有三天的时间,第四天下午他来找我,我们又和好了,可到了晚上又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我特别生气,说出了分手,他同意了。到第二天上午我们一直没有说话,心里寻思着下午去找他聊一聊,我们以前也吵过几次,也分手过了好几次,基本都是对方哄哄就和好,这几天我都给他发微信、发qq、打他电话,没想到他都拉黑了我,qq上我加了他好几次,与他求和好他都无视我,后来他加我好友了,我给他打了很多电话,也发了很多信息,几乎都是求着他别分手,他最终还是拉黑了我,叫我不要再烦他,他说已经心死了,我这样低姿态的求和他都无动于衷,没有了我他也许会更开心,什么样的狠话他都说遍了。至此,我们之间的感情就画上了句号。
从这个小故事看出,稍有分歧就提分手,对感情的杀伤力不可预估,其本质的目的并不会是她们要真的要分手,只不过是借此发泄个人的不满,期待对方用一个比较低的姿态来挽回自己,能让自己感受对方更多的爱意;用这样的方式来试探感情的深度,错就做在他们对此深信不疑。如果你的痛苦掩盖了快乐,选择放手我认为,不是一件坏事情。我明白你也想改变。可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你家庭真的能在短时间里改掉,你也就不会为分手不分手而纠结了。改不了就别勉强。
生活里许多的事情,本身就需要时间来作调整的。千万别虐恋,到最后,受害的不止你一个人。如果说你爱一个人过就必须要有结果,那这份强迫的爱,也就没资格称为爱了。在感情里依赖感强安全感,太执着就会导致双方在这段感情中过度疲惫。他爱你,你也爱TA,但很遗憾,爱情在你的生命力占据了几乎80%的比例,同时你也要求对方要把TA生命中的80%投入给你的感情,这就会使他的事业和人生都出现矛盾。彼此没有再相处下去的意义了,所以就选择分手。同意分手的根本因素不是对方是否“真的爱你”,而是你在感情里太多的过于盲目和偏执,从而迷失了你自己。
不同人的爱情所占生活比例也会是不同的,通常女孩对爱的重视度要比男孩高许多。无论是谁,生活中都会有事业、有家庭、有社交和爱好。爱情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往往情侣之间争吵的根源,其实就是感情和爱情之间比例的看法矛盾,女孩想要多,而男孩不愿给。特别是心智成熟的男孩,他们不会把爱情当作生活里的唯一,但这并不能说他不爱你,因为他的世界里不仅仅只有你。如果一个永远追求极致爱情的女人,那她的下场肯定不会幸福,因为世间就没有极致的爱情,即使存在也不会长久。热恋期再*澎湃也会经受不住时间消磨。觉得彼此不合适了,自然可以选择分手了之。可你却把分手当作试探感情的手段。从那一刻起,便注定了你们的结局。
.......................................................................................................................................................................
P S:
爱情需要两个人努力维系,而不开展一段恋情后去慢慢是消耗,就好比运营一个银行账号。每当你们做一次正确的事情,一起去旅游,准备礼物给对方,鼓励着彼此对爱情的信心,这都是为账户做储值;每当你们做一次错误事情,毫无缘由得作,非常自我的情绪化,不经意的用语言伤害对方,这些就是在消耗账户里的储值。非常遗憾的是许多的人想不明白这个道理,把“真爱”视作万能的解药。你对爱情抱着错误的期许,那么你也就注定在爱的感情中会受到伤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20:04
每个人的耐受力都是有限的,就像个容器,只能承载一定限度的负面情绪。当预期中外界带来的压力过大,超出自己内心的“红色警戒线”,那我们可能会想要立刻逃走,回避带来强烈刺激的“压力源”。
对于回避型依恋的另一半来说,他承载情绪的瓶子容积太小,一点矛盾就能触发他心里的“报警机制”。强烈的焦虑,就激发了他想要回避甚至逃跑的冲动。
或许有些人理智上知道不能逃跑,这样会对感情造成严重伤害。但过度的痛苦,还是让他们下意识地把自己和恋人隔离开来,将争吵带来的负面情绪挡在门外。于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他表面的无动无衷,好像完全没听到我们说话,冷漠得让人失望和愤怒。
如果能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剥开他的心,你或许会看到一个无助的小男孩。他因为无法招架冲突爆发的痛苦,捂住耳朵蜷缩在角落里,跟外面的世界完全断开联系,没办法再及时作出回应。当你和习惯回避的另一半冷战时,也许双方都在承受深深的痛苦。
另一半表现出回避型依恋模式,是因为对亲密关系抱有悲观的预期。他们内心害怕这段感情有一天会破裂,自己敞开心扉却被恋人抛弃和伤害。所以在恋爱升温,双方变得更加亲密时,他们反而会把你推开,刻意保持一定距离。
或许你心里有这种想法:“关系发展到现在,你也该多说些甜言蜜语哄哄我,让我可以更依赖你。”但是做出承诺,建立更深入的情感联系,会唤起对方的不安全感:“我付出那么多,如果走不到最后怎么办?”
他们可能放大两人相处的摩擦,不断提醒自己这段感情是有风险的,需要回避承诺和暴露脆弱的一面。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和较低的风险承受能力,让恋人难以回应我们对他的爱和期待。
习惯装鸵鸟和玩失踪,也是恋人缺乏自我觉察和表达能力,难以很好地捕捉情绪,并用语言和我们进行沟通。
很多人不擅长表达自己,特别是比较激烈和负面的情绪。可能在被要求和发生争吵时,恋人会有很多的情绪在流动:比如要做出承诺时的焦虑和自我怀疑,对两人未来的不安和害怕,或者争吵时的愤怒和委屈。
如果对方无法洞察和掌握自己的情绪状态,顺利地和你交流,那他心中莫名的烦躁就占据主导。变得很情绪化,用冷漠和逃避来对待你,让你在煎熬中体会他难以言说的不安全感。所以习惯性回避,其实是他用行为来说“潜台词”,让你“听”懂他内心的负面情绪。
那该如何跟回避型依恋的男友相处呢?
(1)设定冲突时的“休战”信号,给对方自我调整的时间和耐心。我们可以和另一半约定:他感觉压力很大想要逃避时,可以主动发出终止争吵的信号,并且预估冷静所需要的时间。比如说:“我要中场休息,两小时。”你听到这话,不管心里对他有多不满都暂时克制住,等稍微平复下心情再回来沟通。
当这样的解决模式形成,恋人会感觉:“我是安全的,可以随时叫停和调整。”随着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建立,恋人对于负面情绪的容纳能力增强,不会一有风吹草动就触发“报警装置”,随时准备开启逃跑模式。
(2)帮助恋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方法,鼓励他及时排解负面情绪。有时候,另一半的回避主要是外界因素导致的,比如最近工作压力大,或者和老板同事处得不开心。带着满满的负面情绪,可能两人间的些许矛盾都激活他逃避的冲动。
要避免为外界因素“背锅”,可以鼓励对象积极健身,时不时和朋友出去打球,或者聚会时大吃一顿。当恋人找到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并且形成及时调整的良好习惯,那就不容易堆积情绪到临界点而选择逃避。
(3)给恋人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让他体会到被理解和接纳的感觉,逐渐建立对亲密关系的信心。对象有回避型的依恋模式,很重要的原因是强烈的焦虑和不信任感。他总担心感情会破裂,我们离他而去。
要破解这一点,需要用坚定的言语,神态和肢体动作告诉对方:“亲爱的,我会在这里陪着你,不离不弃。”在他想要躲闪时,默默给他空间调整;当他需要温暖的安慰时,也及时出现满足他的心理需要。
经过数次的试探,恋人会慢慢相信:“有人愿意包容我,给我理解和支持。”积累足够的安全体验后,另一半也会改变对感情的悲观预期,不会再对承诺那么顾虑和回避。
(4)和恋人一起理解他的情绪,引导他用语言表达自己。如果情绪无法用言语表达,那就很可能通过行为来传递。而你的感受像一面镜子,能照射出对方想要让你了解的“潜台词”。
比如当自己希望另一半多说些甜言蜜语,让我们获得情感安慰却没有回应时,就可以利用这个情绪去理解他:“亲爱的,当你没有回应我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很失望,很痛苦,也很没有安全感。你是不是感觉心里没有底,担心满足不了我的期待呢?”
等他说到:“是啊,我心里很焦虑,总担心……”的时候,就可以引导他慢慢打开话匣子,把内心的顾虑都释放出来。这样的话,他就不会一味用逃避来呈现负面情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20:04
近日,在对学生进行最佳学习状态的调整和训练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的训练成果大致有三种结果。
第一种:“积极反馈”:效果较好的,达到最佳状态的,感受到自己曾经独特的存在和价值的。
第二种:“不反馈”:效果一般的,没有太大的感受,也没有找到自己曾经最佳的状态。
第三种:“消极反馈”:反馈效果糟糕的,唤醒了曾经的负性事件中不能自拔。为什么同样的学习策略调整会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唤起不同的记忆、情绪、感受、结果?
其实,这源于婴儿时期形成的依恋关系。此关系会影响到在陌生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发展。爱斯沃斯及其同事根据“陌生情景实验”研究将婴儿依恋类型分成三类:
安全型依恋关系
以身边重要人物的关系很亲密且从不担心被抛弃的一种依恋关系。体验到这种依恋关系的婴儿知道妈妈亲切,甚至妈妈不在时也会这样想。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自信。
回避型依恋关系
与身边重要人物很难建立起亲密和信任的关系。孩子对妈妈疏远、冷漠。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也不焦虑,妈妈回来孩子也不特别高兴。
焦虑—矛盾型关系
很想与身边重要人物亲近但又害怕被抛弃而不敢投入感情的一种依恋类型。婴儿在离开妈妈后很焦虑,一分离就大哭。别的大人不易让他们安静下来,谢谢孩子还很害怕陌生的环境。
对于第一种“积极反馈”的孩子属于是“安全型依恋关系”,能进入到陌生的环境中,并且能唤醒曾经的*和能量。
第二种:“不反馈”属于“焦虑--矛盾型依恋关系”。在陌生的群体中,很难与周围的环境建立连接。当建立不起来联系的时候,怎么能取得个体的发展?日常生活中更多的表现出退缩行为。
第三种:“消极反馈”属于“回避型依恋关系”。与陌生的事物建立关系与否,孩子个体都会焦虑与不安,更多的表现为攻击行为。为了满足自己的焦虑与不安,只能唤醒曾经的攻击行为。
既然孩子在青春期的学业表现与问题依恋关系类型是相关的。那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做来重新建立安全型的依恋关系,促进学业的进步呢?
1
第一:每个孩子是有不同气质类型的,听过我们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的都知道。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气质类型来调整自己的地养育风格。
2
第二:用正向的思维和孩子沟通,沟通的目的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为了验证对方是错的,自己的对的。
如果孩子取得了“市级班干部”的荣誉,而考试成绩不太好,兴高采烈的告诉你。你会怎么睡更有正向呢?
其一“你看看你的成绩,拿着证书能上大学?”其二“儿子,全年级仅仅四个名额你取得这样的荣誉真的不容易,真能干。如果成绩再好点,是不是可以有个更高的平台去施展自己的管理能力?”,你觉得哪个更正向?
3
第三:正确解决亲子冲突:“停、思、行”三步法。有时亲子冲突不一定是坏事,它能让彼此明白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增进相互的了解。
“停”,冲突之后,家长走开一会或等一下,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思”,想清楚、弄明白。 思考说话的切入点、正向的视点。
“行”,采取行动,主动的沟通交流。
父母是弓,孩子是箭。爸爸妈妈要做的事情,不是决定这支箭要射到哪里,而是负责把弓拉好,弓张满了,上面的箭自然能稳稳当当地射向它应该前往的地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20:05
矛盾型依恋,也可以说是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personalitydisorder),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应付。患者有很大的社会不安感,在那些需要大量接触他人的工作面前常常因羞怯而逃避。
表现特征:出世与入世,佛教中有出世与入世之说,所谓出世即指远离人世,戒断人伦常情,方可修得正果;而入世则指普渡众生。古往今来,许多人为了解脱痛苦,遁入了空门,成为心如枯木死灰或孤傲冷僻的隐居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那些遁迹荒野、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居者们则很可能属于回避型人格的人。在现代社会中,隐居者已很难找到一块清静的乐土,于是,他们往往关闭自己的心灵,不与他人作亲密的接触,唯求自安。值得注意的是,渴望一种有意义的孤独与暂时的回避人世并非一种病态,相反,真正具有回避型人格的人并不敢深入到自己心灵的内部去,他们的回避带有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等特点。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回避型人格障碍表现为缺乏自信,怀疑自身价值,敏感,特别是遭到拒绝和反对时。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小事的不如意,或被拒绝即表现得很委屈,感觉受到了较深的伤害。逃避型人格障碍者从一开始就回避人际关系,要不就是无条件地接受他人意见。他们在生活中尽管有交往的需要,但大多数人仍与周围人保持一定距离。在丰富的情感世界中,他们很难同别人进行深入的感情交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20:05
矛盾依恋想要调整的话,那么就需要去沟通,只有两个人和谐的沟通好了,那么才可以让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化解。